目前,地板行业的原料价格开始持续攀升,但是激烈的竞争市场又难以抵挡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很显然,地板行业已经告别了以往的暴利时代,正在逐步跨入微利时代。

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压缩

地板企业行业门槛低,家庭作坊式生产、季节性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在行业政策上,政府没有多加控制,你能办什么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相关手续。这虽然降低了中小型地板企业的发展阻力,但也为市场留下了日后规划整合的隐患。

地板行业由“暴利”向“微利”过渡行业门槛低、投资要求不高,家庭作坊式企业遍地开花,各地生产线掘地而起。市场的过度膨胀引发了品牌间的无序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间互相压价,薄利多销成了唯一手段。业内人士表示,恶性竞争致使企业的销售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地板企业和经销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

据市场调查显示,近年来,原材料不断涨价,工人工资涨幅超过CPI,外来企业的压迫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丧失了成本优势的中小型地板企业叫苦不迭。地板行业看似暴利的背后,渠道等多种的因素让商家最终能赚取的利润仅剩5%至10%左右。

新品上市也竞争严重企业成本压力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地板厂家每年都要推出新品,终端展厅也相应地进行装修改造。一个店面小改要十几万元,大改要几十万元,每上一批新货,几个店面的装修费加起来就要上百万元。另外,店面租金按每年10%涨幅递增,员工的工资这两年也是直线上涨,一个店面每月正常运营开支要十万元以上。如果销售情况不佳,店面亏损是常有的事情。

业内人士表示,新品上市半年后,竞争优势就渐渐消退,这个时候就得促销让利,可以打到5.5折左右,把销量冲上去,“地板产品标价打3折可以保证不亏,多出来的就是利润。”

扩展阅读

对恶性竞争说“NO” 地板企业用实力说话


打价格战是治标不治本

行业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搞活动就是找死,不搞活动就是等死”。现在,很多企业在搞全省联动的活动,请来明星代言助阵。但实际上,搞大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打响品牌,并不是为了赚钱,有了客户,才能走下一步,否则都是空谈。搞总裁签售,明星签售,全省联动等等的大型团购活动就是一味的打价格战来取得用户量,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在烧钱,在拼谁的底气足,谁的钱包厚。诚然,地板企业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对于本身实力不够强盛的企业而言,请明星已经耗费企业不少留动资金,如果明星不能带动销售,对于本来举步维艰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产品本身出发做活动

如今,地板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是完完全全的过去了,进入了微利时代,但是要想在微利时代活动还是要搞,但不是乱搞,不是价低就是王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能用就好了,没有好的设计,好的服务,消费者很难关注。正如脱口秀而言与其着华服美衣,想办法抢头条,不如脚踏实地去磨砺自己,造就有实力的自己。对于地板企业也是如此。费经心思去博取头条,不如通过产品来证明自己。请明星喧鼓啰天,不如借助博览会这样的形势,在行业展示自己。

与消费者建立沟通桥梁

目前地板业传统的流通模式为“厂家——经销商——消费者”,即消费者只能被动地购买厂家生产的商品,而厂家也无法明了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特别是现在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厂家可以完完全全的明白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建立起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才能在供过于求的时代中跑出来,要明晰消费者对商品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上游供应商研发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推向市场。有不少家居企业开始在购物网站设计自己的旗舰店或者与门户类垂直网站合作,省掉经销商,直接厂对客户。这样可以避免环节中内容传达错误,也可以让厂家直接了解到消费者需要什么。

恶性竞争循环往复 地板企业跨界亦难治根本


现阶段,在地板行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谁都曾经经历过价格战的竞争洗礼,而价格战也成为了地板行业发展的一个时代的印证符号,尤其在当今产能严重过剩的当下,价格战更加加剧了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部分地板企业为了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而进行跨界发展以期能够找到未来发展的出口。

恶性竞争循环往复 地板寻求发展新突破

地板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发展都是朝一个方向,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再宽也会拥堵的。这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还是运营理念、公司制度的同质化。我国地板行业就长期在同步走的方式下发展,一旦前行的路被堵住,那各个地板企业都只得停留在原地。

当然,如果地板企业能够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也不是不可以,但关键的问题是,企业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路被阻就好比困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为了自保只能看谁拥有的资源更多。所以,地板企业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然而,若地板企业之间的发展模式并不尽相同,企业间各有各的市场与消费群体,即便遇到发展困境,企业所面临的境况也不会如此困窘,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不会一直循环往复,不仅阻碍了对手的发展还使得自身的发展速度减慢。

地板企业跨界亦难以治及“根本”

部分地板企业为求突破纷纷投向跨界发展,即使是地板企业跨界运营,其本质依然是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新方式。其实,我国地板市场的开发并不多,而市场的前行必然会通过细分来完善。

我国地板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上有很大的空缺,制造技术也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只要能够潜心进行产品的研发、改善技术必能冲破当前的禁锢,与其冒更大的风险跨界发展,不如将原有的过剩产能使用到新的地板领域,发展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因此,地板行业跨界不仅在市场转换上需要培养,营销需要转型,还要新开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团队,更重要的是需要号准即将跨入行业市场运作的“命脉”,这样才有机会将“陷阱”转为“机遇”成功开辟一片新的领域。

地板行业的产能过剩致使价格战、品牌战、渠道战轮番上演,如今的跨界也无非是地板企业解决产能过剩的又一新发,但其效果恐怕又是治标不治本。

市场竞争激烈 地板经销商恶性竞争亟待规范


非实木当做实木卖、非进口当做进口卖,这种现象在地板行业已经屡见不鲜,虽然地板行业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在地板消费市场对消费者坑蒙拐骗的行为还是存在的,这对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存在了危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标识模糊糊弄消费者

类似不实交易的地板投诉,近两年大幅度上升。首先是地板标识不实,根据工商部门抽检发现,地板标识不实主要问题是:实木地板木材名称标识错误,还有部分商品仅标注木材名称的俗称。如一款“欧洲白蜡木”地板,其实就是中国的水曲柳,并非什么欧洲血统。

地板偷梁换柱

消费者购买实木地板后,经销商送货上门。然而,打开包装后发现,产品与订购的有很大差别。订购同一型号的实木地板,可安装时却发现地板色差过大。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把色泽和纹理相似的便宜品种,当成高价的品牌来卖,然后高价格出售。

实木地板是取材自然生长的树木,由于其制作材料的特性,存在色差和节疤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同一型号两个批次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色差程度较大,而且商家又没提前告知消费者,商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此外,消费者订购地板后应在尽量短时间内提货,防止经营者无货,用不同规格、等级、色号的地板来搪塞。送上门后,一定要当场逐箱验货,要注意地板包装上的色号标签。还应要求在发票上注明等级、色号、面积等。

配料隐藏环保危机

业主在挑选木地板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地板的耐磨度、甲醛释放量、花色款式等地板质量问题上,而对于踢脚板、地板胶、地板垫等配件的环保问题却往往不太重视。木地板的配件和辅料选择不好,也有可能暗藏杀机。

踢脚板、地板胶、地板垫等这些强化复合木地板的配料、辅料,通过与地板搭售的方式蒙混过关牟取利益,已成为一些地板商的惯用伎俩,而这也正成为家庭的环保隐患。

地板面积应注意

消费者通常都会认为,自己花钱购买的木地板是实际铺装面积。而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给6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却用掉70多平方米的木地板,消费者因此多花了不少地板铺设费用,这是消费者在铺设地板时经常遇到的事。木地板实际铺装的面积与包装箱上标注的面积会有出入,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不法商家的圈套中。

此外,有商家还在实木地板的面积上玩伎俩。按行业规定,市民购买地板时,只需测算面板的面积,但有少部分不良商家则会算上地板企口、也就是接缝处槽的面积。因此,消费者购买木地板时,一定要让商家在销售合同或购货凭证上注明:木地板面积是“产品面积”还是“实际铺装面积”。最好让商家在销售合同或定金收据上注明商品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以免以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恶性竞争不可取 地板企业制胜市场还需产品做后盾


行业恶性竞争将会使企业陷入尴尬境地之中

行业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搞活动就是找死,不搞活动就是等死”。现在,很多企业在搞全省联动的活动,请来明星代言助阵。但实际上,搞大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打响品牌,并不是为了赚钱,有了客户,才能走下一步,否则都是空谈。

搞总裁签售,明星签售,全省联动等等的大型团购活动就是一味的打价格战来取得用户量,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在烧钱,在拼谁的底气足,谁的钱包厚。诚然,地板企业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对于本身实力不够强盛的企业而言,请明星已经耗费企业不少留动资金,如果明星不能带动销售,对于本来举步维艰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地板企业需要根据消费需求来设计产品

如今,地板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是完完全全的过去了,进入了微利时代。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能用就好了,没有好的设计,好的服务,消费者很难关注。地板企业无论怎样翻新形式,都不如通过产品来证明自己。请明星喧鼓啰天,不如借助博览会这样的形势,在行业展示自己。

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地板企业可以完完全全的明白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建立起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才能在供过于求的时代中跑出来,要明晰消费者对商品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上游供应商研发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推向市场。

在时代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地板企业的发展还需回归本质,找到市场需求方向,做好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将产品品质拔高,才是地板企业进行市场争夺战的良策。

竞争压力不断激增 地板企业需有团队凝聚力


地板企业内部需加强团结合作

在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将企业所有人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赢得市场。但团结不是无序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使产品生产销售的过程环环相扣,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无一不在证明着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其实很多企业都明白,只有整个企业员工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对目前的地板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员工的配合度仍有待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仍需加强。在生产上,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要避免由于沟通不足所造成的时间浪费以及材料浪费等;在销售上,销售员工之间的配合很关键,要回避由于自身销售能力不足所造成的交易失败。地板企业各个部门有效沟通,各司其职,其市场竞争力才能越来越强。

地板企业需培养团队凝聚力

要讲团队合作,那么就一定不能落下企业凝聚力。一个有凝聚力的企业才能将员工的心连接在一起,让大家为了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换句话说,除开硬性的产品之外,企业凝聚力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地板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致力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

地板企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销售业绩,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同时也为员工赢得更好的个人福利。无论如何,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强大的市场执行力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在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地板企业的发展才能逐渐进步,进而一步步占领市场。

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想要在白热化的竞争市场上取胜,就需要在不断激化的复杂市场环境中提升自己。在竞争压力不断激增的社会氛围中,唯有提升自身凝聚力,才能在未来市场上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成本攀升滋生竞争压力 地板企业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成本攀升对地板企业造成压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服装汽油和房产等,其价格都有或多或少的上涨。地板产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家居产品,其价格也在不断地上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板生产成本的影响。

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商品成本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内容,因此成本因素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商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储存成本。而在发展相成熟的地板市场上,成本攀升也成为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而言,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地板企业缩小成本需有方式

面对成本逐渐升高、利润额度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少地板企业都选择提高产品的价格,部门企业在市场趋势的影响下迫于生存也不得不涨价。当然,对地板企业来说,涨价是企业喜闻乐见的,但对于消费来说,能否为企业的涨价买单就不一定了。企业要明白,单纯的涨价只是短暂的表面现象,不是永久的办法,企业真正要做的是如何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并非为单纯降成本而降成本,也非为降低成本而不择手段,只是通过合理的手段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加个,提高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原料的的利用率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营销渠道的创新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通过完善企业的管理来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成本。

降低成本,对于地板企业而言,是一项挑战。它不仅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长久发展所必须的。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唯有有效控制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地板企业才能有与其它企业所抗衡的资本。

恶性竞争循环加剧 地板业需改变经营策略


目前,人们对于地板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板产品质量能否耐用这种问题,尤其地板等家居建材行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地板企业亦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恶性竞争循环加剧企业需改变经营策略

据小编了解,目前建材家居行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首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使房地产“刚性需求”潜在族仍在等待、观望。建材家居的实际购买力在相对下降,需求不能维持销售额的增长。

其次,建材家居卖场过剩,已出现恶性竞争局面。由于10年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一些仅是坐地收租的建材家居卖场已无法维持。一些城市建材家居卖场面积平米数已达到人口数的一半或更高。也就是说,这个城市中的建材家居卖场每平方米需求1~2个人来维持正常经营,这是不可持续的。

此外,现有卖场业态已无法适应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及精装修房建设的需求。目前的卖场主要以租赁式为主,以“一站式采购”为卖点,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装修及“游击队”式装修队。而在新形势下,新建房屋多为“精装修”或“全装修”,个人“一站式采购”已渐少,慢慢会被“补充式采购”所代替,“精装修”或“全装修”房多为招标采购或配套供应方式进行。

电子商务的发展或将成为发展关键

在销售渠道上,电子商务的兴起已势不可挡,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现代物流配送的不断完善,会对现有建材家居卖场造成更大的冲击。此外,各种“团购”模式及花样翻新的场外交易,使现在这种租赁式卖场倍感压力。

小编了解到,目前企业在深挖房地产再装修的潜能,逐渐抛弃以前土地争夺战,跑马圈地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做法,进行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业态研究,开发出新的有可持续购买力的客户,以期平稳度过转型升级必然所要经历的痛苦阶段。因此,今年建材家居行业整体形势与宏观经济形势一致,进入一个比较稳定,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的时期。

分析认为,行业仍将是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状态,不会再是一好百好的局面。目前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要做好升级转型,一是要创新,二是要改善服务。创新方向一是发展电子商务;二是调整供应商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的格局。完善服务方面,应加大对商户、客户的服务力度,改变坐地收租的办法,主动出击进行各种形式促销,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