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板行业发展已经趋近成熟,地板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已经上升到品牌的竞争,但是由于行业不少质量门事件频出,也导致整个地板行业的公信度有所下降,尤其对于部分强势地板品牌的影响重大。地板行业现在的发展状态是百花齐放,但是大佬几无。强势地板品牌要想扩张市场还需勇猛发力。

品牌扩张前提需集中品牌力量

对于广大地板企业所走的品牌路线,更多的是想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一个心理定位,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该品牌产品的特点、质量,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等内容。如果一个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消费者并不买这个品牌的产品,这就说明该产品的品牌路线不成功。而当地板企业在品牌还未被消费者完全认同,品牌心理定位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就盲目建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妄图利用所谓的品牌优势“遍地开花”。

利用品牌优势,延长或扩充产品线,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使新开发的产品能迅速地被市场认知,还可以通过不同产品线的产品在市场生动化的组合上给品牌更强有力的支持,使品牌的支撑体系强大起来。但是,如果在品牌还未得到认知和认可的情况下,就过早地品牌扩张,这时产生的负面作用可能会更大。

地板品牌需要扩张但并非盲目

如今,随着一二线地板市场的日趋饱和,越来越多的地板商将目光瞄准到三四线市场,一时间,在利益的驱使下,众多地板品牌纷纷渠道下沉,寻求新一轮的品牌扩张。而这一扩张也带来了这样的结果:当地板品牌在渠道下沉时,发现自身不适应下沉后的渠道市场。

究其原因就是其在渠道下沉前,没有对自己的品牌定位、产品系列及价格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而是建立在自己过往大中城市的营销模式上,其结果就是下沉后没有换来代理商和市场成长,反而让自身发展大伤元气。

品牌扩张对一个地板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能盲目扩张。品牌的盲目扩张,很容易会带来品牌同质化、低端产品大量过剩等问题,而在出现这一情况时,不仅需要地板企业在品牌战略上有所收敛,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品牌发展突破口,抓住行业契机,重新回归到品牌价值创新的轨道上来。

精选阅读

相信品牌的力量,贝尔地板荣获阿里巴巴“优商新势力奖”


2018年4月2日,2018阿里巴巴全球中小企业生态峰会暨“金牛奖”颁奖盛典在杭州云栖小镇隆重召开,金牛奖是对全球中小企业务实奋斗的精神写照,也是对生意梦想和经商之道的颂扬褒奖,更是阿里巴巴对合作共荣的感恩回馈。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戴删、全球经济学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傅晓岚,全球创业明星、美国知名企业家CynthiaJohnson等大咖出席了会议并做主题分享。作为阿里巴巴杰出的合作伙伴,贝尔集团总裁张小玲女士受邀出席了会议,贝尔地板荣获阿里巴巴金牛奖——优商新势力奖。

此次阿里巴巴金牛奖,汇聚了全球众多精英中小企业,通过综合实力评估,选出行业翘楚,阿里巴巴金牛奖——优商新势力奖旨在表彰2017年在研发设计、电商服务、生产服务等方面脱颖而出的商家代表。

2017年,贝尔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投资108万打造全球自有品牌,在贝尔地板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阿里巴巴为贝尔地板提供强大的流量支持、用户支持和技术支持。

(2017贝尔地板阿里巴巴签约仪式)

贝尔地板创始于1991年,为首批国家出口免检企业,如今贝尔地板已经走进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十年出口销量位居行业前列。2017年贝尔地板成立全球自有品牌中心,推出“千城万店”新零售计划,为行业带来全新的营销模式。

作为阿里巴巴的杰出合作伙伴,2017年,贝尔地板与阿里巴巴携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2018贝尔推出了全新的全球品牌战略,在新零售的趋势下,贝尔地板将利充分阿里巴巴提供的平台,迈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地板品牌扩张之路 风险与机遇并存


地板行业从20世纪末发展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和进步,人们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整个地板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日益白热化。整个行业又再次陷入洗牌的发展当中,不少地板企业已经进行相当的准备走扩张之路,但是其需要承担的风险亦是巨大的。

地板企业可加强品牌的扩张之路

从这些企业自身来看,不论是产品线的延伸,还是企业规模的扩张,在瞬息万变的家居市场环境,几乎没有一张保险牌。

很多企业连自己老本行都不能规避同质化的问题,就更别说扩张到其他行业了。同质化严重,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库存严重,业绩下滑。一不小心,地板企业陷入发展死循环。另外,虽然微信、微电影近年来大热,成为不少企业宣传扩张的方向。但是,近日微信营销方式自身也已经陷入了“买卖粉丝、刷转发、刷阅读量”等“黑色童话”之中。稍不留神,企业就会掉入看似美好的宣传方式的“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

在这一系列分析之中,虽然实力派当今爱玩扩张,但是“扩张有风险”却成为不争的事实。地板企业砸钱摆“扩气”,能不能砸到点子上,回报有多少都还不得而知,多少有点“玩心跳”的意味。

地板企业需抓住机遇而行

小编了解到,在行业激烈的洗牌期,由于品牌格局不稳定,除了极个别品牌已经形成“发展大势”以外,很多企业都还在摸索中不断跌倒、爬起再前行。那么在大玩扩张的实力派面前,新生代如何才能成功上位?

首先,认清差距,切忌盲目扩张是前提。不论新生代中小企业愿不愿意承认,“晚出生几年,自然就少吃几年饭。”企业发展的差距自然难以避免,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必须认清与实力大牌之间的差距,切忌盲目跟风,在做战略规划之前记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是不是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以免“贻笑大方”;其次,精耕专业,发奋图强是根本。

任何企业想要发展,都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惦记别人碗里的肉,不如守好自己碗里的肉。因此,这部分地板企业应该在他人大肆扩张之时,坚守住自己地板市场,以专注的精神和技术的革新完成自己产品的升级,以专攻之势站稳自己的脚跟,甚至在扩张企业被多品类产品分散注意力之时,找准时机,出其不意,成功逆袭;最后,在有了足够的认识和实力的积累以外,还需要企业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找准时机条件。企业扩张是认准了“大家居”的时代背景,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未来的潮流是怎样,未来的时代将如何发展,还需要“新生代们”时刻做好准备,伺机而动。

当今的社会正是出于“饥饿社会”,“饥饿营销”、“饥饿生产”,让越来越多的地板企业都能在发展过程当中扩大自己的企业以此来吸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早已经过了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年代,不想企业在等待机遇的时候被淘汰,就应该对相关问题作出措施。

地板行业扩张之路:单品牌还是多品牌


当前,跨界潮流在整个地板等家居建材行业风起云涌,部分地板企业为了寻求更高的企业利润也开始加入到跨界这一行列,也就是产品线的扩张,从做地板到做衣柜、橱柜等家居产品,但是并非是所有地板企业都可以进行跨界发展的,在这个跨界的年代,地板企业是选择专注一个产品还是选择多产品扩张的模式?地板企业都需要经过认真考量。

扩张与否,对于企业来说,是战略方向问题,但更多是执行问题。没有哪个地板企业不想做产品延伸,延伸到多个产品,可以回避单一产品的风险,又可多赚钱,是谁都会有冲动去干。

产品延伸的两种方向

产品延伸之前,有必要先重新回顾下,到底什么是品类,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位,否则即使做了品牌延伸,也是走入误区。在定位最开始的定义里,品类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某一类需求的产品总和,定位所要确定的,就是这个需求的品类,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产品,否则就犯了最简单的“产品导向”。

至于延伸的时机,道理不用多说,做生意讲究“一专多能”,一开始必须专注,在核心产品上做到足够好,市场份额至少在30%以上,且各类渠道网点均已导入之后,地板企业再考虑扩张,否则就专心做好自己的核心产品。自己的一口蛋糕都还没吃到口,就想着把手伸到别人的口袋里,是中国很多小地板企业老板的通病,太过于急功近利,反而更加容易灭亡。

企业扩张需要人才奠基

不过这些也不是定论,如果地板企业里确实有能人,能够独挡一面,具备创业能力,能统筹研发、生产、后台运营、市场和销售等各板块,并能极其敏锐的捕捉到任何一个新产品的切入机会,迅速从某一个渠道的终端找到突破口,快速动销,那还等什么呢?哪怕核心产品做的还不够好,也可支持这个能人赶紧带领一帮人马开始干,新旧产品在渠道和终端互相拉动,会进一步带动品牌整体的生意增长。

管理执行亦需一步到位

另外,有一些执行的关键点,是管理者不得不在产品延伸的时候注意的。首先必须组建一个由市场、研发、销售人员加入的项目团队,有明确的项目分工和推进计划。

其次对每个品类、产品和市场切入点的选择,都必须进行足够充分的分析,确实可以找到能卖货的切入点和盈利模式,才考虑进入,否则就放弃这个新品的延伸,项目团队必须将每一个延伸的新品,都当做一次重新创业。

三是对执行的销售团队,必须与老品区分考核,在业绩提成上对新品有足够的侧重,并在代理商导入、门店分销和终端动销上有清晰的指标与完善的跟进考核动作,否则延伸到新品,绝对是找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