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地板行业高速发展之下,遗留下来诸多地板贴牌工厂,近年来,这些代工厂也开始考虑如何从贴牌走向品牌,也有部分企业尝试打造品牌,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这些企业又被打回“原形”进行代工生产。

走品牌之路意味着冒着高风险

小编了解到,地板代工厂由于没有自己的地板品牌,其实不是这些代工厂不想创立品牌,而是创立地板品牌意味着高投入和高风险。虽然创立地板品牌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由于建立和推广地板品牌需要很大的投入,并且在建立和推广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风险,从而使辛苦建立的地板品牌丧失影响力。

品牌之路发展艰难地板业屈居贴牌生产

地板代工厂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产品研发、设计,再到销售,需要建立这样一整套的架构,调整完架构,也只是创立品牌的第一步,后期品牌的推广、维护,销售渠道的开拓,这些工作也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如果不能及时地改进技术,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企业就有倒闭的风险。

贴牌生产有利承担风险

贴牌作为厂家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这在地板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只要是经过正规途径进行贴牌生产的品牌,在质量上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但由于没有品牌只能贴牌进行销售,利润的大头只能让被所贴牌的企业拿走。

自有品牌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从长远来看,创立自己的品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随着未来地板行业竞争加剧,那些只会代工的企业,将有被吞并的危险。地板代工企业重要的就是迈出第一步,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建立自己的地板品牌,慢慢积累企业实力,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小编推荐

地板品牌创新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何为可持续?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因为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从地板行业的发展史来看,地板企业始终依赖林业资源,而这种有限的资源正在日益缩减,地板产品价格上涨等表现明显的传递出这一信号。在这关键时刻,地板价格不断地上涨困扰商家和消费者。

此时地板企业若要进行品牌创新就更加需要提高生产技术,在环保前提下进行产品升级。因为只有环保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才能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既能获得盈利,又能节省成本。

品牌创新要立足实际

木门企业在品牌创新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根据目前所有的市场信息,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发展战略,才能使品牌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因此木门企业必须从全局出发,以长期发展为目标,并以此决定木门企业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等。品牌创新若能做好资源的合理运用必定能为企业节省很多的成本。

同时,木门企业需加大打假力度,不要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他人制假的“保护伞”,若任由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不仅会使自身产品的销售陷入困境,更是会对品牌的影响力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当利用成功品牌来推广新产品时,木门企业必须注意品牌延伸的合理性和统一性,产品和品牌要适当分开。

小编认为,地板的品牌创新必须要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如此,地板企业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地暖行业艰难重重 需主动转型发展


地暖涉及的产品较多、对住宅的能源要求较高、施工牵涉多个工种的协调。想要在住宅产业化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地暖行业必须主动转型地暖涉及的产品较多、对住宅的能源要求较高、施工牵涉多个工种的协调。想要在住宅产业化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地暖行业必须主动转型。

地暖不同于空调位置固定的出风口,将管道均匀地铺设在地板下方,冬季制热的效果非常好,拥有极高的舒适度。最早一批高档精装修楼盘,如:朗诗国际街区、明月江南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高舒适度的系统。尤其在南方缺少集中供暖的地区,受到了一致的好评。然而高舒适度的代价是高能耗,常规水地暖整个采暖季需要常开,电地暖的功率也很高,个别情况下,耗电耗气甚至超过了民用建筑的常规配备,需要额外扩容。这显然与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也是众多开发商犹豫不决,是否要将地暖加入新建精装修项目中的原因之一。或许地暖行业,是考虑融入更多绿色节能技术的时候了。

地暖行业并不是没有亲近过绿色节能技术,准确地说,地暖一直在尝试与各种绿色节能技术相互融合。比如上海着名的精装修楼盘中鹰黑森林,就实验性地选择了毛细管系统+地源热泵的组合。地源热泵作为一种节能效果极佳的热源,因为使用的条件苛刻、施工造价较高而一直游离于住宅项目之外。毛细管系统是常规水地暖系统的发展延伸,比常规地暖管更细的管道更均匀地铺满所有地面及部分墙面,让热量传递更加均匀,需求的水温也就更低。这两项节能技术结合的效果极佳。加上出色的外保温等其他硬件支持,中鹰黑森林的能耗,与同类建筑相比可以减少40%以上,节能的效果非常显着,打破了高能耗才有高舒适度的魔咒。

其实绿色节能技术并不只限于这两种高大上的技术,很多亲民的技术革新都可以让地暖拥有一个绿色的新形象。比如作能源方面有空气源热泵、常规锅炉中的冷凝锅炉,都是成本适中的节能产品。选择智能微调型的温控、增加建筑的外保温等措施也都能让地暖系统更节能、更亲民。

简约化预制式施工让提高地暖集成度

尽管成本非常重要,却不是阻挡地暖大举进入精装房项目的唯一阻碍。中国供热信息网了解到另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地暖系统的集成度不高、施工周期较长、需要和许多工种相互协调。地暖系统的安装调试的繁琐程度不亚于住宅建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海紫都晶园会所内配置的地暖系统,就经过了长达4个月的调试。这还只是整体式地暖的安装调试,在住宅中大量使用地暖,需要的施工和调试时间都是开发商对其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绿色环保技术与地暖的结合不单能节省经济成本,对于缩短工期、简化施工也有很多独到的方法。比如模块式电地暖,丹佛斯、锐侃等进口品牌将他们运用成熟的发热电缆集成成为模块,如同拼图一样,安装施工极其迅速便捷。又比如安贞等老一批地暖企业研发的薄型地暖预制板和地暖干式铺发等新模式,能将地暖的施工速度减少30%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些预制板和干式铺发,减少了地暖铺设层的厚度,一些甚至放弃了水泥铺设层。当调试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轻易地找到漏点进行检修。这对于体量巨大的开发商住宅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住宅产业化的大潮已经蓄势待发,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孕育着变革。在这个变革,或被淘汰的转型期,拥抱新技术,让产品更绿色、集成度更高将会成为地暖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地板黑幕:地板业冒名生产泛滥成灾


近日,一位从事地板业近20年的某地板厂老板孙兴(化名),在即将退出地板行业之前,告诉记者,多层实木地板的生产和精装修房的推广过程中,问题多多,“盲目代工、冒名生产、知假采假”等现象都不是个例。

在知情人的指点下,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仅大兴团河地区存在至少十余家小型地板加工厂,为品牌地板代工,或者为精装修项目提供假名牌地板。

业内专家表示,愈来愈普遍的代工模式需要质量监督配合,开发商销售精装修房时,应该在购房合同上注明环境检测指标,并对所有精装修部品质量负责。

业内人士爆“早知会有这一天”

“早在几年前我就知道,这个行业迟早要出事,“毒地板事件”只是一个开始。”在孙兴看来,“毒地板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是整个地板和地产行业潜规则下的必然产物。

“变味儿”的代工生产

“前些年大家都做实木地板时,市场还是很规范的,进入成本高,产品也有保证”,孙兴说,近年地板行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据孙兴介绍,以前实木地板对资金、设备要求比较高,但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多层实木地板(又称多层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推广,地板进入门槛拉低了。“一百万左右就可开个小型地板加工厂,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这些小厂的生存之道除了生产假名牌外,还为品牌企业代工生产。“现在时髦点叫OEM”。孙兴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品牌地板的主要生产模式都是OEM,即他们出品牌出设计,找加工厂生产。孙兴认为,OEM模式非常好,但在地板行业推进时变了味。“有些企业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生产线,所有的产品都是代工生产,但质量监控却没有跟上,不同代工厂出来的产品品质很难保持一致。”监管的缺失令这些代加工的地板良莠不齐,并进而衍生出一条灰色利益链条,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地板生产不同于其他消费品生产,那种常年稳定,订单性很强,“经常要交货时,生产跟不上,就会去市场‘抓货’”。孙兴所说的“抓货”不同于平时相对稳定的签有合作协议的代工生产,而是临近交货期,在市场上寻找任何可以生产同样产品的加工厂,提供样板,告知技术要点,限定时间交货。这种“抓货”的主要对象就是小加工厂,其技术水平很难保证质量,最后的品质可想而知。

精装修房的猫腻

精装修房的比重越来越高,开发商承诺装修部品的品牌,往往被购房者视为质量过硬标准之一。孙兴告诉记者,其实相当一部分“品牌产品”可能来自无名小厂。

据孙兴透露,无名小厂很大一部分订单来自开发企业的精装修业务,开发企业的采购人员上门,定制某品牌产品,提出生产要求,谈好价格,成交后就签订加工协议,之后,打着某著名品牌名号的地板就成为该项目业主们入住后看到的名牌地板了。孙兴的爆料得到另一位地板加工工厂老板的确认。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工厂就接过类似订单。据其透露,不少房地产企业或经销商甚至都不需贴牌,直接运到工地进行铺装,“在合同里随便写一个约定品牌就行了,反正也没有人检查”,有时“谁的品牌名气大,就贴谁的牌”。据了解,即便开发企业精装修房里铺的肯定是真品牌地板,但地板质量很可能与市场零售的地板质量不相同,即所谓的“工程板”与“零售板”的区别,二者质量相差颇大。

从制造业三分天下看地板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成功转型:成为地方经济支撑

中国的实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究竟怎样?笔者认为,即使在传统领域,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未完全丧失,尤其是一部分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信息化管理、走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条发展创新等方面,已有长足的进展,成为地方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少数大型制造业国企则立足于设备投资、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保持了较强实力和潜力,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分化关口:走向突破或失败

地板行业正业处于一个大转型的过程中。而推动转型的压力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成本因素。中国的城市化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幅度推升了成本,这让地板企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走向成功与否,企业家因素比较多,如创业者的年龄、心态和接班人等等,都在发挥着作用和影响。所以,中国的实业或者说制造业出现大转型是必然的,但这绝非是中国制造业的消亡。

转型蝶变:地板企业需实现精细化管理

如今中国制造业已升华过去的管理水平,数字化水平也已大幅改善。原本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才能进行的数字化总控系统,现在已经全面普及到民营企业。这得益于国家推动大数据和信息集成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得益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而不少地板企业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可提升地板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精细化制造:工业设计是关键点

消费品生产的关键是精细制造,精细制造的关键是工业设计。中国消费品制造最先面临的瓶颈是包装。随着包装行业的发展,这个瓶颈被突破了。下一个瓶颈是设计。地板行业正在从消费品制造业转向利润更为丰厚、技术标准要求更高的成套设备制造,而这部分企业正在面临产品的设计瓶颈。而消费品的设计是动态的,而且文化、品味和审美对其影响很大,大路货则难以吸引购买者。

消费品制造业必须走出去,收购外国设计公司,聘请外国设计者,为中国的消费品带来优良的设计,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工艺、工序整合,企业文化整合。没有这种整合,好的设计就会被各种复杂因素以及看似合理的接口所吞没。

因此,地板企业需要走出去解决工业设计问题,且解决设计问题一定是软性的,涉及到知识产权、文化和艺术,涉及到工业设计的大问题。

地板企业“智”胜未来,可走精益生产之路


那么什么是“精益化生产”?所谓“精益化生产”,简称“精益”,是指利用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而非分批和排队等候的生产方式。具体指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推行精益生产,实质上就是要在不增加资产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浪费、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成本,其实质上所需的硬件投入并不多。更多需要的是时间和技术这一类软成本,而这正是目前地板企业能够支出的。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不懈地追求理想状态的活动,只有通过持续的培训5S、标准化作业,才能实现地板企业的效率化和品质的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品质问题和生产技术问题这四大核心问题。目前地板企业只有切实推行这些软硬件投入,才能真正迈步精益生产,实现地板业的智能制造。

全球经济正处于上升趋势,许多企业走在从衰退中慢慢复苏的路上。但对于中国地板制造商来说,劳动力成本、消费者新需求、技术人才的缺失等新挑战的出现让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当前中国地板业面临三大转变:一是廉价产能到高附加值提供商的转变,二是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到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转变,三是基于人工的生产卓越到基于创新技术的卓越智造的转变,要成功实现转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必由之路。

未来已至,固步自封无益于地板企业应对转型升级的浪潮,地板企业要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精益生产”是最好的途径。

中小地板企业品牌建设之路 发展三大主力不可缺失


目前,地板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中小地板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也在艰难的步伐中前进,在前进中,地板企业老板的思路和坚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营销渠道和模式是有利武器,而企业人才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三者,地板企业都是缺一不可,尤其是处于品牌建设期的地板企业。

品牌建设需要企业领导人作为航灯

未来的竞争是企业家的眼界和胸怀之争。对于一个有思想、有思路、懂坚持的企业家来说,在品牌建设方面,必须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

同时在面临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产品单一的情况下,善于把握时机,看清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资金不足,可以融资;人才缺乏,可以引进和培养;产品单一,可以后期改善。这些都是问题,关键在于地板企业家的决策思路和坚持不懈。

人才是企业向前发展的主推力

当前,国内地板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与产品之间差异化不明显,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盲目跟风。这一系列现象或多或少与人才缺乏脱离不了关系。比如,某地板企业没有出口贸易方面的部门,以及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不能与外国企业直接对接,只能通过第三方中间贸易商打交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板企业的未来发展。

小编认为,地板企业要品牌升级,品牌要长久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建设出一支有竞争力的核心人才队伍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未来需拓展营销渠道和模式

在大家都在感叹地板环境恶劣,市场萧条时,小编反倒认为,这是优质地板企业大显身手,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行业不景气,有的企业会自怨自艾,而有的企业会通过多种模式拓宽营销渠道,如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宣传、产品研发以及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从而迅速崛起。后者值得称赞,在面临恶劣的大环境,地板企业需转变当前现有的营销模式,提升营销和服务水平,打造出区域品牌。

地板业加速自动化生产,家居生产“机器换人”进行时


现象

机器人和数控技术广泛应用

家居自动化生产程度显著提高

随着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不少家具建材企业也开始尝试“机器换人”,通过自动化、半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从宜家引入ABB机器人进行橱柜制造到贝朗卫浴使用机器手处理水龙头铜件,从圣象的自动化切割到索菲亚的自动化封边压贴,“机器换人”不仅提升了家具建材企业的生产环境,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16年开始,随着深圳等地区对木家具水性木器漆的强制实施,嘉宝莉漆将机器人引入水性木器漆的静电喷涂生产线,使得水性家具漆的喷涂领域也开始迈入自动化。“不少家具厂涂装过程中面临的施工难、效率低、浪费漆、污染大等成本问题,这是很多家具企业不愿意从使用油性漆转为水性漆的最大障碍,而水性静电喷涂技术将漆的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机器人10秒钟喷好一块面板,10秒钟干燥,大大提高了办公家具和民用家具表面喷涂的使用率和效率,降低了涂装成本,能大大加速水性木器漆的推广。”嘉宝莉水性漆事业部总经理朱延安表示。

而机器人在陶瓷卫浴行业的表现也是不俗。记者在为德国汉斯格雅、德国贝朗、欧派卫浴等多个知名品牌代工的珠海海鸥卫浴工厂看到,机器手正在熟练地为水龙头铜件进行抛光、打磨和喷漆等工序,贝朗卫浴董事总经理郭婉怡告诉记者,贝朗卫浴去年引进机器人以来,一条生产线只需要一个工人看守,铜件处理等生产线的效率提升了一半以上。

改变

人力成本提高催生自动化

机器人带来诸多改变

作为传统制造业,卫浴、涂料、家具、地板企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何近两年纷纷加速自动化生产?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表示,以陶瓷卫浴行业为例,一边是工人流失,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促使卫浴企业用机器代替部分工序的人工。家具建材制造的哪些工序可以被机器人取代?记者了解到,目前,卫浴行业的自动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用高压成型模具代替传统石膏模具,用机械臂取代手工施釉,用机械磨轮贴牌等工序上。橱柜企业用机器人染色和喷漆,木地板企业用机器人切割和搬运配货,家具企业用机器人打磨喷漆。

引入了机器人,到底给家居产品的生产环节带来哪些改变?在参观嘉宝莉水性木器漆静电涂装线时,朱延安告诉记者:“与普通刷涂、喷涂相比,本身静电喷涂就具有漆膜丰满、附着力和装饰性良好的优点;而现在机器人参与静电喷涂,能减少漆的飞散和浪费,使静电喷涂漆的利用率从手工喷涂的30~40%提高到70~80%,降低了环境污染,也保障工人的健康。同时,机器人静电喷涂则可以大面积作业,工人可安装多台静电喷枪同时喷涂,以缩短喷涂时间、提高喷涂效率。”据朱延安透露,目前已有七彩人生、左右家私、联邦家具、长江家具等多个一线企业对机器人静电涂刷生产线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在贝朗卫浴珠海工厂,上万平方米的全自动仓储物流车间只有寥寥几人,机器臂可以根据ERP系统自动识别用户订单,抓取同一订单的不同货品配货打包;在索菲亚增城工厂,亚洲第一条定制衣柜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整合了ERP等多个软件,下单、拆单等工序都可由系统自动生成,板材能被封边机自动识别,在封边的同时,板材也已自动开槽,全自动尺寸检测机能够自动检测包装工件的尺寸,并把检测数据传输给裁纸机,自动裁出需要的纸箱,大大提升了包装效率。

消费

全面自动化路漫漫

零售端将逐步获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家居企业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取代人工,虽然前期投入较大,通常一台机器人几十万的初始投入,却能够取代5人左右的工作量,以每个工人每年4万元的工资计算,从长期来看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宜家家居中国区总裁朱昌来介绍,现在,宜家橱柜的一条生产线使用7台ABB机器人:2台用于打磨,5台带高压喷枪的机器人用于染色和喷涂。现在机器人喷涂线一个轮班有4人工作,而旧的人工喷涂线需要8人,3个轮班相当于减少了12人,根据计算,机器人生产线的投资回报期为2.4年。朱延安介绍,一台喷涂机器人的购入成本为20多万元,为迎合家具企业“机器换人”的变革需求,嘉宝莉投资逾百万元建成水性木器漆涂装示范生产线,为众多家具企业的涂装线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引入机器人降低了生产成本,那么企业会不会主动降低家具建材产品的出厂价格或终端零售价格?深圳七彩人生家具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刘德禄表示,“通过UV涂装、水性涂装等更环保的机械化涂装来代替人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利润空间,我们的出厂价也会做一定的下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很多企业只有部分工序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家具建材企业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人力成本只是制造成本中的一环,家具建材产品还存在经销商等多重利润环节,生产成本的降低是否直接造成终端零售价的降低还要看企业的政策和经销商的灵活度。

精益生产 地板企业“智”胜未来的必由之路


地板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精益化生产”?所谓“精益化生产”,简称“精益”,是指利用杜绝浪费和无间断的作业流程,而非分批和排队等候的生产方式。具体指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精益生产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的管理哲学,彼时的丰田还处于年产4000辆的手工作坊时期,规模只属中小企业,而中国地板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与当时丰田如出一辙。从丰田的成功可以看出,地板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之路势在必行。

切实推行软硬件投入,实现智能制造

推行精益生产,实质上就是要在不增加资产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浪费、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成本,其实质上所需的硬件投入并不多。更多需要的是时间和技术这一类软成本,而这正是目前地板企业能够支出的。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不懈地追求理想状态的活动,只有通过持续的培训5S、标准化作业、看板管理和整流化,才能实现地板企业的最效率化和品质的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品质问题和生产技术问题这四大核心问题。目前地板企业只有切实推行这些软硬件投入,才能真正迈步精益生产,实现地板业的智能制造。

全球经济正处于上升趋势,许多企业走在从衰退中慢慢复苏的路上。但对于中国地板制造商来说,劳动力成本、消费者新需求、技术人才的缺失等新挑战的出现让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当前中国地板业面临三大转变:一是廉价产能到高附加值提供商(品牌+原创设计)的转变,二是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到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转变,三是基于人工的生产卓越到基于创新技术的卓越智造的转变,要成功实现转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必由之路。

未来已至,固步自封无益于地板企业应对转型升级的浪潮,地板企业要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精益生产”是最好的途径。

聚焦:地板行业“尴尬”发展之路


中国已经是一个地板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地板消费大国。但调查显示,中国市场上,在所有的地板制造中,原创设计的份额还不到市场的3%。地板行业在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发展后,原创设计上的匮乏正在成为这个成熟行业背后所隐藏的尴尬和痼疾。

市场山寨品牌杂乱丛生,品牌创新设计道路坎坷

地板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在更新换代频繁的现代社会,各种地板产品的品牌也是层出不穷。地板市场上各种琳琅满目的地板让消费者们眼花缭乱。今年,由于受到原材料上涨和反倾销政策的影响,一些品牌地板的产品本应随之上涨,然而在地板市场上,记者发现,很多品牌地板的标价却出乎意料的低。一位“品牌地板”的老板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山寨板’,不然价格不会这么便宜,现在市场上这种便宜的地板非常多。”

国内,行业中出现“山寨品”已经不足为奇,而地板行业的“山寨”则主要表现在专利技术方面。一旦某个企业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一些生产企业由于利益驱动,马上便会设计“新品”问世。如果一家地板企业发布消息说掌握了一种核心技术,研发出了划时代的新产品,不久便会有除此家企业外的多个同类产品面世。在国内地板批发市场,各种价格低廉的“品牌地板”已是屡见不鲜。

中国作为一个地板产量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人的眼中一直是个“制造大国”的形象,这也是因为众多的地板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一味“模仿抄袭”造成的。在中国地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质”一直很难形成飞跃式的突破,主要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在创新方向上,中国的设计在现如今还仅仅停留在功能改进、色彩搭配等方面,而国外设计则已经转向了材质的变革,在注重实用和舒适性的基础上,更多使用环保材质做建材,引领更先进的生活方式;在文化传承上,中国地板很少有将国家文化附加到地板品牌中的实例,地板销售仅仅是卖材质和工艺,而国外地板善于用文化包装品牌,体现的更是一种文化销售;在设计风格上,中国地板较国外地板而言,对设计风格的坚持上耐性不足,很多国内地板产品只是顺应了消费市场的潮流,并没有将自己独特的品牌理念传承下去。

扭转“制造”现状,走向“创造”需共同努力

中国是建材制造业大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单有“量”肯定是不行的,“质”的差异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根本。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想要在国际社会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地板品牌,就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地板企业要树立做独立品牌的意识。中国地板市场上的“山寨地板”制造商一方面是受到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将企业做成知名品牌难度太大,过程太久。一个知名品牌的创立,除了高昂的原材料和品牌的推广费用之外,还需要投入设计费用。“山寨板”的泛滥无疑要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而这种思想除了影响知名企业的发展之外,对自身而言也是难以长久的。地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能将一个地板品牌做大做强的信心,从细节出发,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知名地板品牌。

二、地板设计师要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修养。在地板产品的设计上,设计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大部分设计师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严重缺乏自我创新能力。同时,设计师不能为了原创而原创,需要主动了解中国家居市场的状况,掌握消费者的诉求点。将市场需求与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

三、消费者增强原创消费理念。在要设计还是要销量这个问题上,消费者的投票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家具原创设计一直无法辉煌,与消费者不愿意为其埋单有一定关系。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以及人们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只看价格和产品质量上。对原创设计上的附加值也应当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提高对国内地板企业的原创设计有很大帮助。

总而言之,国内地板行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没有品牌优势的原因就在于创新理念上的不足。地板的销售并非只是一个数量上的交易,在当今社会,它早已更偏向于文化上的传承与交流。国内地板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强理念上的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