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既损利益又伤感情

当原创地板产品与抄袭产品在渠道发展方面互相重叠时,甚至在同一家卖场“共处一室”时,产品的原创设计企业就会受到极大伤害,因为抄袭产品的售价往往比原创产品便宜,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业内人士就此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原创企业的利益,更伤害了原创者的感情。

另一个让地板原创企业担忧的问题是,随着近些年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一些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小型企业凭借“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大肆侵权,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企业的工厂在哪里,维权方有时甚至连起诉对象都找不到,即使能找到,其企业资质也有可能已被注销,或是又换了个“马甲”继续在网上销售,这给原创企业维权带来困难。

专利维权面临三大难题

随着地板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同品牌地板的外观近似设计越来越多。对此,自主创新设计的品牌往往是“有苦说不出”,确定赔偿数额、侵权行为认定、维权成本高是家具产品原创企业维权时面临的三大难题。

打专利侵权官司首先难以确定的是赔偿金额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地板专利侵权案件中,企业上报给法院的索赔金额是根据涉嫌侵权产品的数量、涉嫌侵权企业的店面数量及涉嫌侵权企业的销售额等信息计算出来的。原中国家具协会秘书长曹赢超表示,这个索赔金额只是个估算值。“被告企业的营业额并不完全透明,甚至可能造假,这会让原告企业的索赔要求大打折扣,被告也可能逃掉大量违法成本。”曹赢超说。

侵权行为难认定

虽然地板的专利权认定已细致到产品的每个零部件,但抄袭企业只对产品零部件形状稍作改动的做法并不构成侵权,这让产品原创企业维权时难以找到证据。“毕竟都是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把零部件稍作改动不会对地板使用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却可以轻易规避侵权风险,一些企业有意识地这么做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给侵权行为认定造成了障碍。

维权成本高令原创企业感到头痛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原创企业花钱打官司,赢了还好,如果输了,这笔钱就等于“打了水漂”。此外,在维权过程中,原创企业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取证,包括调查店面数量、产品销售情况和价格,拍照取证,必要时还要购买侵权产品,这种人力、财物、时间的投入对原创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一旦侵权行为不被认定,则这些开销必然都要由原告企业承担。目前,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法定赔偿数额最高是100万元,其中包含律师费及调查取证的合理开支。因此,打侵权官司得不偿失的现实情况让很多原创企业宁愿对侵权行为忍气吞声。

编辑推荐

我国地板业专利维权迎来好时机


4月1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组织地板企业召开专利维权座谈会,法律、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帮助地板企业分析专利维权态势,共同商讨中国地板企业如何借此机会开展地板技术维权与专利开发工作。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吴盛富介绍说,当前我国出口地板平均每平方米须缴纳1美元的专利费,在成本上涨、利润下降的背景下,高昂的专利费给地板出口企业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吴盛富介绍说,2017年将有246件地板锁扣专利技术到期,成为公知技术,不再受法律保护。

专家建议,中国地板企业应动态跟踪和关注本企业产品相关国内外专利的法律状态,重点防范已授权专利,密切关注公开专利,积极利用失效专利,通过组合设计、绕道设计等方式开展专利维权。

国家林业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忠明介绍说,木地板锁扣技术主要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特别是比利时的UNILIN公司和瑞典的VALINGE公司。这两家企业占有全球锁扣技术专利总量的近一半,且在中国、美国等主要锁扣技术市场布局了大量专利。近5年来,这两家企业的锁扣技术研发活动仍然十分活跃。

中国锁扣技术实力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欧洲国家相比,技术实力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缺乏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此外,中国锁扣技术专利布局主要局限在本土,海外专利布局很少,与欧洲和美国相比处于明显的专利逆差地位。

王忠明介绍,UNILIN公司在美国注册的专利“US6006486A”将于今年6月到期,国内企业应抓住机会,对其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还要注意UNILIN公司近年来已围绕该专利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性和外围专利布局。一些高被引专利“WO1996SE291A”和“JP1994116024A”均未在中国布局,且已经或即将到期,国内企业可充分利用。此外,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公开号为“CN1109174C”“CN1087056C”“CN1928297A”“CN1932209A”的锁扣专利技术均已失效,国内企业可无偿使用。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高度关注重视我国地板企业专利维权。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提出4点建议,一是企业尽快梳理信息,分析本企业使用国内外专利的情况;二是协会搭建网络咨询平台,邀请专业律师和知识产权专家回应企业有关专利的疑问;三是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牵头,组织国内地板企业与国外专利公司谈判;四是筹备建立木地板锁扣专利技术联盟,组织行业专家和重点企业进行专利组合、设计,深度开发木地板锁扣技术,提升我国地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专利”误区 地板企业请绕道而行


误区一:自己设计的地板产品想当然认为会获得法律保护

地板产品设计体现在外在的形状及图案,通过线条的调整及美化实现地板产品的设计特色。这种地板产品的设计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并非设计完成即可产生,需要向国家知识产权申请取得外观设计专利权才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因此,一些地板企业认为自己设计的地板产品必然获得法律保护是误区。

误区二:委托他人设计的地板产品想当然认为是自己的

国内一些地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所生产的地板产品是委托第三方设计公司设计的地板产品。在委托之时,关于设计成果权利归属约定不明。一些地板企业想当然认为,既然是我委托你设计的,那么设计完成的地板产品成果必然归我,这也存在误区。基于我国法律规定,委托人委托受委托人完成的技术设计,如双方没有明确约定的,相关知识成果的权利归属于受委托人,委托人仅享有使用的权利。因此,地板企业在委托第三设计地板产品时,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约定设计完成的地板产品的知识成果权利归属于委托方,这样可以避免后续存在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误区三:发生地板产品仿冒的情况下想当然认为自己会赢

中国当前地板仿冒较为普遍,但发生仿冒并不必然可以获得法律保护,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是地板企业享有地板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即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且在有效期十年内。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不属于现有设计,即在该专利申请日前没有相同或实质相同的设计被公开。专利权受保护的前提是在先设计,如果维权的专利属于现有设计或不在有效期内,则即使发生仿冒也不能获得法律保护。所以,一些地板企业认为发生仿冒必然获得保护是误区。

受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很多地板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并不全面。对地板企业来说,能够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是好事,但也要找到正常的方法来保护自身的劳动成果,以免辛辛苦苦一辈子,却为他人做嫁衣。

专利纠纷此起彼伏 地板企业应当居安思危


克服专利问题任重道远

如今,拥有足够的专利技术,既可以遏制竞争对手,又可以通过专利利用或专利交叉授权获利。对于地板行业来说,上中游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国际巨头手中,他们一直将知识产权作为武器,通过布局严密的专利网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随着地板行业竞争加剧,期间的专利纠纷、诉讼亦在同步增长。我国地板产业在专利积累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且大多数专利只停留在衍生性专利,难免会遭受不少专利诉讼之苦。中国在地板专利方面话语权很小,克服专利问题任重而道远。

地板企业应居安思危

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通过与国际巨头的专利交叉授权形成“保护伞”。然而,这种方式却只能求得暂时的安宁。地板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技术路线也不尽相同,即使有的专利到期了,还会有新的专利出现,形成新的技术壁垒。企业不可能坐享交叉合作获得该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因此,中国地板企业应居安思危,从根本上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做强做大。那么对于处于专利方面不利地位的中国地板企业来说,企业协同创新、抱团取暖和专利收购成为中国地板企业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地板专利战的另外两种可行措施。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技术创新就是血液,对于地板企业来说,通过加大地板照明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和技术升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握地板主流趋势,通过分析地板照明产品的格局和定位,在产品设计、品质提升及成本控制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任何一项专利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企业应从自身研发实力方面着手,加强自己本身的技术创新实力,才能从根源上突破国际地板巨头的专利封锁。

当然,中国地板企业在专利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以防遭受“专利海盗”的打劫。在法律层面,“专利海盗”现象是一种利用法律和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仿冒行为,而进行的一种“合法抢劫”。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渗透、发掘,地板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还很广阔,确保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技术投资和创新成果是地板企业“走出去”的有效武器!

抵制模仿抄袭风 地板企业需坚定维权信念


家居建材企业亟需增强维权意识

现如今,地板行业的专利侵权问题已经相当普遍。面对被侵权的事实和维权的道路并不平坦的环境下,企业亟待有机会勇敢地站出来制止仿冒,为自己的智力成果维权。但一直以来,整个家居建材市场上成功的维权案例很少有,这对于整个行业弘扬维权正能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虽是维权,对于侵权的指控也只是停留在行业道德层面之上,面对仿冒的不当行为也并未寻求法律层面的救济,没有勇气和智慧与对方对簿公堂的结果也可想而知。而在某门窗企业成功维权之后,一些同样拥有众多外观专利并屡次遭遇侵权的企业,也通通加入了专利维权的队伍,为企业的核心竞争法宝——专利不被非法占有使用而勇敢革命。

地板企业必须有坚定的维权信念

众所周知,出色的外观设计是地板厂商产品的亮点所在,并促进销量增长,因而近年来,我国涉及地板的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飞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专业设计人员短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销路较好的地板产品外观设计被他人仿冒的现象时有发生。一直以来,地板企业在维权诉讼的问题上始终如履薄冰,使得专利侵权问题始终无从突破。

总结其原因,主要由于地板专利诉讼中有索赔取证难、侵权认定难和诉讼费时费力等事实作为难题和障碍始终存在。众多阻力中,常见的是索赔取证难,而最致命的却是权力保护意识淡薄。所以地板企业得有坚定的维权信念、有将专利成果予以完整保护的意识、有选择专业领域的中闻律师事务所为其规划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的长远眼光,这是它可以在维权道路上一站到底、步步为营的杀手锏,或是企业能够长远稳健发展的秘籍和法宝。

因此,在维权的道路上,地板企业也必须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随着国家在知识产权立法、执法方面的细化和法治进程的完善,地板行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维护合法权益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地板企业除了要提升自己的维权意识以外,也需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如此才能在抵制抄袭风气的道路上得到满意的效果。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