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市场“鱼龙混杂”

来自家装行业的相关信息表明,近几年来,国内市场强化复合地板销售量正在下滑,而实木地板的销量和价格也不断上涨。以北京市场为例:实木地板的价格从每平方米160—600元上升至280—1800元。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实木地板涨价的原因在于树种稀缺、资源供应紧张。而这一产品背景,也给部分造假商家提供了机会。

实木地板因具有档次高、花纹自然、经久耐用、舒适环保等特点,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销量也呈不断上升之势。眼下,市场上木地板种类繁多,致使消费者在选购时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在实木地板市场,一些不良厂家、装饰公司和地板经销商,为了逐利,相互勾结,以假树种欺骗消费者,致使假冒实木地板不时出现在市场。

冒牌产品开启“贴名牌”模式

我国现有上千家地板生产企业,仅实木地板品牌就逾上百个。经过10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如大自然、世友、久盛、格尔森、生活家、融汇等。由于这些品牌的地板质量好、信誉度高、售后服务有保证,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而这些实木地板的热销,也导致泥沙俱下,假冒它们的产品时常出现在市场,坑骗消费者。

眼下,在南浔、桃园、沈阳、南宁、梧州等地,一些小型加工厂专门为品牌商提供贴牌“服务”,而一些无心经营品牌的商家或代理商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贴牌地板与正规途径生产的地板一起出售,消费者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由于这些代加工厂大多属于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且以手工制作为主,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因此生产出来的地板质量难以保证。材料造假——冒充实木板材以假乱真。

众所周知,地板行业内可以做地板的木材成千上万,而各种木材的材性、产地、价格等也千差万别。以价格为例,有几百元一立方米的,也有几万元一立方米,有的甚至更高。木材识别是门较难的科学。消费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更难辨真伪,只能由卖方摆布。当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实木地板材种主要有:柚木、非洲柚木、南美柚木、巴西柚木、金丝柚木等。经专家鉴定,只有缅甸产的才是柚木,其余均为造假材种。

原材料“缩水”成品质量堪忧

据地板企业的统计,从原木进厂到实木地板成品进库,出材率仅有20%左右,除了树皮、锯末、粉尘、造材截头等以外,尚有50%下线料可以利用,如非标板及AC、D级坯料、边皮板、节疤板、开裂板、虫蛀板等。如果为了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用下线料创新生产其他产品,如木塑板、小木制品等,是值得提倡的环保之举。

但眼下,一些不法厂商成吨收购不能做实木地板的下线板,运用指接、横拼、刮腻子等简单工艺,加工伪劣实木地板标准坯料(规格900-1200×90-130×18mm),以每块2.8~4元的内部供应价,将其出售给造假地板小厂商。他们具体的做法有三种:一是印刷法,通过小型木纹印刷机,对伪劣地板印刷各种各样木纹,如花梨、红橡、水曲柳、柚木、樱桃木、胡桃木等;二是贴皮法,在伪劣地板的板面上,贴上一条0.2~0.3mm的木单板;三是贴纸法,在伪劣地板的正背面均贴同一材种的木纹纸。

总结:从诸多造假手段来看,地板市场发展仍然“正本清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对于地板商家而言,地板产品、品牌的造假只是图“一时之痛快”,假冒伪劣产品必然将被市场所淘汰消费者所唾弃。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鱼龙混杂”的地板市场上,选购地板时需货比三家谨慎选购。在地板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地板企业唯有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掐断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源头,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才能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

延伸阅读

产品造假成顽疾 地板企业长远发展需摆脱信任危机


部分地板企业通过造假来蒙蔽消费者

从表面上看,建材行业的经销商大都做到“专营”,店面陈列的只有一个厂家的产品。实际则不然,业内人士对经销商的做法都一清二楚,他们打着厂家的旗号,背地里却找一些小加工厂就地生产冒牌货,更甚者完全克隆一家工厂,用厂家的品牌招揽生意,卖的全是冒牌货。

一些地板厂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低于真品的成本生产出假品,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所生产的假品不易被消费者所发现,可以冒充真品在市场中销售,从而可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

地板企业长远发展需诚信经营

对于想要长远发展的地板企业而言,地板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有“身份证”,要让每个终端客户可以查询产品身份,厂家也可以查证每个终端客户的购买情况,厂家要把制度通过宣传告知消费者,避免经销商把厂家的规章制度给忽略了。而经销商作为重要的环节,也应该讲诚信,不做虚假宣传。

其实,仿冒是地板行业所有厂家所面临的一个品牌共性,产品缺乏个性特征,容易造假,厂家只有在工艺技术,防伪标识上多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此棘手问题。对于地板企业而言,造假销假,不仅使厂家的利润受到严重损失,品牌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最终厂家还得替经销商的不法行为承担后果,对整个地板行业来说,造假必定带来信任危机。

因此,只有做到了厂家与商家的共同维护和监督,造假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整个地板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在造假危机面前,地板企业唯有对自身负责,才能真正在市场上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

顺德家具9批次不合格 地板企业甲醛超标何时休?


顺德300家企业进“重点监控名单”

据悉,本次在广东省内共抽检了60家企业的60批次产品,其中在顺德区共抽检16批次,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龙江、乐从。作为全国“家具制造重镇”,顺德现有家具生产制造市场主体近5000家,基数大,监管难点也很多。顺德特别建立了家具生产企业档案,将300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着重加强检查频次。对存在质量严重不合格、无证、超3C范围生产或者经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立即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在市场准入方面,顺德就实施了严格的儿童家具检验上市制度,凡是上市交易的儿童家具产品,一律要求有质量检验报告,没有检验报告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准上市交易,经检验不合格的,将被立即立案查处。行业的监管要靠政府,也需社会全民合力。据介绍,在家具行业无照经营整治方面,顺德就借助基层的力量,通过群众举报、村居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挖掘无照经营案源,大力打击无照家具制造厂,责令其停止无照经营行为,今年以来仅龙江就取缔无证经营企业达511家。

解决地板市场甲醛问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从地板企业的角度出发,在地板行业中,甲醛超标一直被视为环保头号重灾,甲醛问题不解决,地板行业的环保路将举步维艰。我们查阅地板环保新闻时,往往能很轻易地看到因甲醛超标而带来的地板买卖纠纷,最常见的往往都是地板抽检不合格。我国地板甲醛标准相对宽松,而且标准不透明,这就造成了我国不少地板企业为追求巨大利润而采用低劣的人造板和胶黏剂进行生产的局面。

地板行业的甲醛含量成为“老大难”问题,是否真的无法解决呢?答案显然不是。打破地板甲醛超标僵局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环保政策落实到实处,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加强科技生产力。企业作为地板产品的“出生地”,对地板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地板的环保性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生产。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手”,应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制定严格的地板甲醛标准,并努力改善地板甲醛检测系统,对流通到市场上的地板产品提供完善的质量保障。

因此,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地板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也必须要加强提升。尽管甲醛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地板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需找到规避质检风险的方式,唯有这样,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市场上赢得长远的发展。

“拦路虎”挡道 木地板出口面临“四低” 困境


口碑低

国内地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一直在“低”上徘徊,除去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产品价格低这些较中肯的评价,还有产品质量低和环保性能低的不良口碑,让国内地板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普遍的品牌“低端”印象,大大限制了地板企业的发展空间。

竞争力低

国内地板行业大多还坚持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对品牌建设不上心,对核心竞争力培养不给力,导致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较好的品牌口碑和较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打开世界级的市场需要强悍的实力做敲门砖,竞争力相对低下的地板企业自然不够格。

价值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地板行业对知识产权不予重视,业内山寨模式盛行,导致行业整体创新力不高,产品价值低下,在“走出去”的道路中,不仅无法以价值低下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还容易在知识产权上摔跟头,酿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后果。

地位低

多年来地板行业的发展壮大,甚至在国际地板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依靠的都是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是所谓的“物美价廉”,是“中国制造”,其实在国际产业链上只不过是利润最低地位最低的一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还容易被外国用贸易壁垒限制。

洞悉“走出去”的诸多难点之后,地板企业也应知悉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已然是定局,地板企业无从扭转,所能做的便是跟上时代转变自我!业内人士认为,地板出口问题频发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地板质量、环保性不过关以及国外反倾销力度的加强,所以地板企业要积极应对,在捍卫自身正当出口权益的同时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环保技术、提高创新意识,以超强核心竞争力征服国外市场。

“拦路虎”挡道 我国地板出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地板出口遇阻碍

由于市场出口的增加,反倾销的风险随之增加,这对以价格取胜的地板企业实属一大风险。不得不承认,我国地板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少问题,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滞后、人才不足等,导致部分地板产品“大而不强”或质量水平差、档次低,则对于我国地板出口是个大威胁。无论是外在因素,还是企业自身因素,近年来,出口所带来的效果远不如预期。地板行业发生的问题不断,反倾销也层出不穷,部分地板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拷问。

国情民俗众口难调

不同国家由于其生活水平、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国人的欣赏水平也大有不同,例如美国人钟爱气势与力量美,法国人则钟爱诗情浪漫的温情之美,中国热则钟爱含蓄内敛的低调之美,而由于生产线单一等问题,国内地板还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弊端,个性化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单一化的产品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尽管在出口政策上,国内地板企业并不占有优势。但是地板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在属于人口大国的我国来说,是非常具有优势的;同时,国内在劳动力、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导致中国地板在生产成本方面显著优于国外企业。即使有欧盟、美国的“反倾销”,国际市场对中国地板仍有很大需求。中国地板的国际市场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而企业要做的是克服障碍与挑战,以高质量产品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地板行业专利纠纷何时休?


不够重视专利权

中国很多的企业喜欢闭门造车,埋头苦干专注于自家的产品。当然这是没错的。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首先得需要产品,而地板行业起初产品竞争激烈、价格战以及恶意竞争大家都在忙着追求利润,谁也没有心思花在专利上。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消费者日趋理性。企业这才幡然悔悟并趋之若鹜去争取专利权,然而大家的产品都一样到底算谁的呢?最后只能是争得头破血流。有人说出名要趁早,其实重视专利更要趁早。

创新难复制易

抄袭说的好听就是模仿,总会有长者告诉年轻的下一代人当你不会的时候就模仿别人,模仿久了你就可以自成一派,但是会不会到头来却成了邯郸学步亦或是东施效颦呢?地板行业的产品专利之所容易被侵权,是在于产品专利本身的技术和科技含量低。很多地板企业申请的是外观或实用新型专利,真正的发明专利少之又少,造成易模仿的事实。地板行业抄袭风严重无非就是创新难、复制易,而且维权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无形之中就助长了抄袭着的气焰。

专利保护过头

企业在专利上摔了跟头后,就特别的重视产品的专利保护。例如格力与美的专利纠纷中,格力公司围绕空调产品就申请了大量专利(1.4万项,董姐的原话),建立了完整的技术壁垒,甚至小到一个螺丝都有一项专利,在如此多的专利保护下竟争对手很难不中枪。专家指出:格力的专利意识真的很强,但是这种借用专利保护打压竞争对手的作法是否太过了?是否有违公平正当的竞争原则?而且一台空调一家企业就有上万项专利,国内这么多家空调企业那得有多少项专利?有多少专利纠纷?而地板行业是否也有类似的状况?地板企业也应该认真思考下这个问题?

凡事有因可寻,专利的初衷是保护创新、促进创新,而不是阻碍创新。面对侵权,地板企业应该毫不手软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也不应该小气到连一颗螺丝钉都不放过。地板企业要让创新成为自身乃至整个行业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让专利保护成为整个行业进步的阻碍。

慢生产周期莫成衣柜企业发展“挡路石”


极具优势的定制衣柜

定制衣柜不但能够最充分的利用空间,并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开放式的设计,一目了然,拿取方便。个性化的设计使得内部构造非常灵活,抽屉、隔板、西裤架、领带格饰物架随心所欲增加和摆放。其实除了以往的强大收纳功能外,更多的是在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其中,实用是最为关键的。

定制衣柜的苦恼来源于生产周期长

现在,定制家具市场之所以存在板式定制家具一枝独秀的情况,其实和时间成本分不开。据衣柜行业相关人士介绍,他们店也接“定制家具”的订单,但是比较少,主要是时间太长,下单后需要等2——3个月家具才会送到消费者手里。因为没有专业做“定制”,所以定制的成本较高,并且时间太长,顾客也不满意,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虽然板式定制家具行业相对于其它定制家具行业发展比较好,但是在时间成本上同样不低,据相关人士介绍,他们店主要承接衣柜定制的单子,因为衣柜所用的材料是板材,加上专业的定制工艺,消费者下单后,一般25天左右就可以收到家具,这已算得上非常快了。

品牌家具一般都没有自己的制作车间,消费者如果要定制品牌家居,一般都是在内地生产,所以花得时间比较长,但是如果有自己的制作车间,最长也要花1个半月左右时间收到货。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定制家具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要重新制作模具,这个环节不可能省掉。

提升定制衣柜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衣柜企业要提升生产运营速度,就需要从衣柜定制设计、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执行智能化管理,有效缩短生产与销售周期,向消费者快速供应衣柜产品。

这就要求衣柜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生产进行调节,在淡季的时候生产库存,旺季来临时不至于造成生产上的压力。这样一个平稳的生产进度,不仅能为品质提供了保证,甚至可以提前完成定单需求。

衣柜企业只有从设计上进行品质提高,降低工作环节的错误率,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才能给消费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衣柜行业也一定要坚定信心,在进入中速缓行增长期后,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衣柜行业健康发展。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