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品牌焦虑转给经销商企业转型或将失败

地板企业把品牌焦虑转给经销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盲目要求经销商跟随总部进行“品牌升级”。调整产品结构、重新装修展厅,这些本来都是常见的做法。可是,有多少企业认真征求过经销商的意见,了解一下当地消费者能否接受此类产品?有多少企业能够迅速满足经销商的补货需求?有多少企业会主动提出,在当地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对手,需要总部加以政策倾斜?如果做不到这些,一味指责经销商不配合、渠道实力跟不上,或许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二是在开拓空白市场的时候,夸大品牌优势与扶持力度,“忽悠”经销商。很多人以为经销商是一群精明不过的商人,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大部分新经销商对厂家来说,可能是弱势群体。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该经销商已经成功经营某个品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他或许不会轻易更换厂家;如果是从批发转型,那也许对操作品牌并无经验,自然对厂家较多依赖。不管怎么说,一旦他们决定代理新品牌、装修店面、打款发货,他们就已经产生了实质的投入。除了打开销售渠道有风险以外,他们还要面临厂家毁约的风险。

除以上两点外,经销商还可能遭遇承诺不兑现、流程太复杂、内部管理官僚等等。然而,正是这些小事,让经销商成了夹心饼。他们一面要面对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一面还要顾及厂家后方关系处理,谈何同心进退?如果多个终端渠道不畅通,必然会影响销售业绩大幅下滑,最终的表现就是企业“转型失败”。

品牌竞争时代,很多地板企业开始转型做品牌。但与制造商不同的是,品牌商与经销商有着更为紧密的利益共生体系。地板企业在谈战略转型、做品牌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经销商,能够带着经销商一起转型,做品牌才算有希望。如果只考虑自身,并将焦虑转给经销商,这种做法的失败率会很大。

扩展阅读

地板市场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在中国的市场上,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强,品牌的发展决定了地板企业在行业中的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这场“愈演愈烈”的局面如何控制需要时间来考验。

多层实木地板行业发展的现阶段,地板市场已经渐趋完善,但是整体还是处于“百花齐放”的局面,尽管部分强势品牌发展后力十足但是难以入侵形成垄断之势,而不断入行的企业也蜂拥而上,但是难以形成竞争之势。 

新兴地板企业面临沉重挑战

对于地板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许多企业相继进入地板行业发展,这些企业,产品品质不弱于老牌企业,但渠道尚不成熟,市场口碑尚未成型。经过一次次的艰难地市场拓展,新生的渠道力量仍然薄弱。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只能坚难地维系着那纤细的血管不至崩裂,所以,更不用谈为企业披上足以远行的外衣了。

另外一些地板企业,则不管产品、产能或是渠道的不成熟,只是依靠着不成熟的产品以疯狂的低价策略冲击着市场。固然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是低价也意味着低利润。在价格战的圈圈里坚难地前行着,随时面临退出的风险。

强势地板品牌迈向更远步伐

在中国地板行业发展的三十多年里,品牌的三大基础:品质、渠道、口碑似乎从来没有完美地落在一家地板企业上,同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似乎成为了所有单一地板品牌迈不过去的门槛,品质、渠道、口碑似乎从未形成合力。

在行业大变革的当下,中国地板行业的实木地板十大品牌发展却正在发生着变化,部分以进口产品为核心的地板企业正迈向品牌发展之路。同时,为推动市场品牌认知度和扩大口碑效应,纷纷加大大众媒体的广告投放,并且在整合专卖体系的基础上推进节假日促销宣传。而以大自然、圣象等企业也携品牌优势进驻地板业,并以品牌运作为起点,虽然起步坚难却也稳健。

行业发展缔造优秀品牌,品牌发展推动行业前进。如今,多层实木地板行业已经面临了全新的品牌发展阶段,而品质、渠道、口碑三合一的品牌效应也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产生更为深远的作用。

企业若原地不动只能被侵蚀,变成“温水煮青蛙”。求发展,才能不落后,才能在岩石中坚韧成长。

优胜劣汰加剧市场洗牌 两极分化或将刺激地板行业前行


地板市场上优胜劣汰形势尤为明显

市场经济中,企业生存的法则便是优胜劣汰,在地板行业中,有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中有所建树,有的企业还在持续发力中,而又的企业却已被淹没在淘汰的洪流中。如今的家居建材行情已经不如前些年那么火热,市场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要想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地板市场亟需进行洗牌升级。弱者出局,强者更强,这将会是未来行业的基本情况。

现如今,受到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显得有些低迷。市场的洗牌加剧了整个地板行业的优胜劣汰。如今的地板市场已经逐渐走向综合竞争,地板企业如果实力不强,在自身优势上又是处于单一化的境况,那么恐怕很难在市场上有再进一步的发展。但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是转型高端还是配套合作,都是地板行业面临的选项,而这些抉择将决定洗牌后的行业格局。

地板企业长远发展需从内因出发

大部分地板企业均表示,洗牌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地板行业的门槛也分高中低档次,说门槛低的是相对于低端企业,一些依靠小作坊生产的品牌,甚至不能称之为品牌。”小企业必然要以价格取胜,质量就先不说,但大企业一套产品几万块,销量依然很好,反而几千块的还卖不动。这就是品牌优势、产品优势。”

地板行业目前的行情仍比较单一,仅仅经营地板很难支撑企业在这场大浪淘沙的洗牌中实现突围,因此,产品线的丰富、跨界整合、多元化发展成为众多大型企业谋求出路的选项。有地板企业领导人自信的表示,“企业的产品线一定要够丰富才能应对这场激烈的洗牌,大家居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尽管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不断促使地板市场上的洗牌,但是这种洗牌也将使得市场上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这对于地板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其实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板企业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不被市场的竞争洪流所埋没。

新老地板企业两极分化 稳固品牌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地板行业作为较低关注度的行业,消费者从中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比较被动,随着地板市场供大于求时,行业一度出现饱和现象,很多地板品牌如同昙花一现般,逐渐退出了品牌市场,消费者也渐渐地不再关注,当辉煌的战绩成为过去,也说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如今,地板行业经历过新一轮的深度洗牌,新的品牌进入,旧的品牌淘汰,未来的地板市场需要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各大地板企业应该进一步稳固自己的企业,才能让品牌得以延续和生存。

新老地板行业地板品牌实力不一

在地板行业中,新老品牌交替的频率比较高,一方面因为地板行业入门门槛低,导致很多企业家将眼光放到地板行业上;另一方面地板行业会随着经济政策、法规的颁布而随时做出调整,有一些地板企业在企业规模、企业实力等方面没能及时跟上,优胜劣汰之下便会逐渐退出市场。

据调查显示,以北京市场为例,地板品牌正在不断地缩减,从原本七八十家地板品牌,逐年减少成40~50家左右。地板品牌的减少,说明了地板企业正处于一种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境地。一些实力老品牌凭借着优秀的产品质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积攒了许多忠实客户,一些品牌因为技术工艺不成熟、品牌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大环境之下又有知名品牌在前,企业无法继续开拓市场,被淘汰后便逐步停滞发展。

实力不尽相同,自然发展的步伐与轨迹也不一样。地板企业品牌实力两级分化的情况下,整体行业的实力都有所下降,从现状来看,唯有稳固品牌的发展,才能继续前进。

稳固品牌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越来越多新地板企业的涌入,地板行业的发展风起云涌,也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不太理想的地板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品牌战略之旅。注重品牌建设,确立自身品牌的定位,切莫随波逐流,而是该着眼当下,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工艺以及拓宽更广阔的市场渠道。地板企业不容忽视品牌发展道路上涉及的方方面面,细节和态度决定成败,这一道理也无不体现在地板品牌的运营之上,稳固品牌发展,势在必行。

地板行业两极分化严重出现“马太现象”


地板行业两极分化严重出现“马太现象”

地板行业强弱分化的步伐正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学里的“马太效应”"在行业逐渐显现并愈演愈烈。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供应商在渴求大厂青睐,企业在寻觅高层的靠谱的职业经理人。这一现象不仅透露出了地板人在奋力挣扎的斗志,也反映了当下地板行业正在发生在资源的集中倾斜化,大的厂商得以拥有卖场最佳位置、优质经销商及供应商的选择权,在吸引优秀设计师的能力上也得到了补充。小厂规模上不去,老板还得兼任设计、营销等多重身份,无人操纵大盘,分身乏术下企业只能止步不前。正是这种资源及资本的流动,造成了地板行业强弱分化的局面。

地板企业需要主动探寻发展新出路

地板行业发展至今,早已经过了人人暴利,坐等顾客上门的年代。一口已经咬不到蛋糕,你还需要努力把脚垫得高一些。对于古老而又传统的地板行业来说,许多经营十几年的老板还尚未真正了解他们口中“大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人提到反腐和扫黄的影响;有人吐槽老板三心二意,携资金套进了股市;也有人对房地产的行情表示了莫大的怀疑。

然而,不想坐以待毙的“弱者”如何才能突破“马太效应”的制衡,很多企业过于封闭自我,只在小圈子里打转,知识也就得不到更新,是时候去主动接触外界,吸收新兴的观念,更容易“对症下药”。此外,供应商也应增强自己的实力,寻得大厂的庇护。而工厂也应找准自己的方向,寻求结盟也好,下沉渠道也罢,随着地板的发展,未来仍会有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品牌会逐渐的脱颖而出,向着最强品牌一步一步的接近。

因此,在两级分化尤为明显的当下,地板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坐以待毙”,唯有找到市场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地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谋得长远发展。

文章推荐